
胡蘿蔔
播種方法:直接撒播在培養土上,無需泡水(未播完的種子請放冰箱冷藏)
胡蘿蔔為繖形花科,一、二年生的草本植物,別名紅蘿蔔、紅菜頭及人參等,
原產於歐洲、亞洲、北非及南、北美等地,台灣大約在民國前十六年自日本引入種植至今,
目前本省栽培面積有3,460公頃(根據八十五年台灣農業年報),
產地分布於中、南部,中部之彰化縣如芳苑鄉以種植鮮銷用為主,
而南部之台南縣如將軍鄉則以種植鮮銷及冷藏用為主。胡蘿蔔貯藏性佳,
可作為夏季菜源缺乏時調節貨源的最佳蔬菜且含豐富的胡蘿蔔素,為人體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,
因此,成為大眾消費所喜好的根菜類蔬菜之一。
栽培要點及注意事項
- 生長習性
胡蘿蔔性喜冷涼的氣候,種子發芽適溫以15~25℃最佳,發芽日數約7~10天;35℃以上的高溫則發芽困難,
在低溫11℃以下延遲發芽日數約15~20天。胡蘿蔔的生育適溫為16~21℃,
而直根肥大的良好條件以日溫18~23℃、夜溫13~18℃及地溫18℃左右時較佳。
至於直根著色的適溫為16~20℃,溫度若低於12℃時,則會影響直根著色。溫度若超過25℃時,
亦會造成直根生長不佳,表皮容易粗糙;28℃以上時,則葉片會停止生長,病害較易發生。
植株若持續生長於10℃以下溫度時,極易發生花芽分化。
- 管理
間拔:
播種後,植株在本葉4~5片時,每株距離10公分,
每穴留一株,除去密生苗及品種不純正者。
灌溉及排水:
播種後,在植株本葉2~3片,直根開始生長及發育時,
土壤需保持適當的乾、濕狀態,過乾、濕易引起裂根,
因此田間土壤容水量以百分之60~70的水分為宜。
而且在採收之前切忌灌水,以免影響直根之貯藏品質,
尤其下雨時需注意排水。
中耕培土:
在種子發芽後50天內進行輕度的中耕培土,
至發芽後65~70天時,則需培土至根肩處,
以免根部裸露因陽光的照射而變綠致木質化造成品質受損。
- 施肥種類
- 有機質肥料
- 台肥1號肥料
- 尿素
- 氯化鉀
註:
(一)追肥也可改用合肥複肥1號40公斤分1~2次等量施用。
(二)土壤pH以6~6.6為最佳,過酸則生長不良。一般種植在砂質壤土可提早採收,
但坋土、坋質壤土或含較多堆肥的土壤,則產量較高。土壤仍以土質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最適宜。
(三)基肥施用時宜均勻撒施,以免直根接觸多量基肥處,造成直根上瘤目及鬚根的增加,
若直根先端遇基肥時,根尖枯死,停止生長,將由側部生長形成分叉根;忌用未腐熟堆肥,
以免引起直根分叉及畸形,而影響根形品質。
(四)播種發芽後60~70天,尿素及氯化鉀的施用分別為提高產量及促進直根的著色。
- 施肥時期及方法
基肥:
多量的有機質肥料及台肥1號肥料於栽植前同時撒施。
追肥:
配合中耕培土時施用1~2次,
由於直根對於肥料養分的吸收在種子發芽後的60~70天,
所以大多數追肥務必於50天內施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