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茼蒿
茼蒿又名蓬蒿、菊花菜、皇帝菜等,為菊科茼蒿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
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蔬菜。
播種方法:直接撒播在培養土上,無需泡水(未播完的種子請放冰箱冷藏)
栽培要點及注意事項
- 整地做畦
地塊要選擇土層深厚、疏鬆濕潤、有機質豐富、排灌方便、保水保肥力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為宜。
播種前先施有機肥2000千克,將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。
做畦時,一般要求畦寬1.5—1.8米左右,長度可以根據大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。
用耙將土整細,耙平,然後即可以播種。
- 浸種催芽
茼蒿種子在植物學上稱為瘦果,有稜角。播種前的3—4天進行催芽,
將種子放入30℃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,然後再淘洗晾乾,置於25℃的條件下催芽,
每天要淘洗一次,種子3—4天後萌芽即可以播種。
- 適時播種
由於茼蒿的植株小,生長期短,可以與其他的蔬菜間套作。
生產上採用直播、撒播、條播均可。撒播一般每畝的用種量為3-4千克。
條播每畝的用種量1.5—2千克,比較節約用種量。
條播時行距控制在10厘米左右即可。
如間苗移栽,種子可以撒的密一些,不移栽要稀播,以免浪費時間和種子。
播種完成後要在種子上覆蓋一層1厘米厚的土,用平耙耙平,然後要澆一次透水。
以後冬天隔10天澆水一次,夏天隔7天澆水一次。
- 適時移栽
實踐證明,移栽是栽培茼蒿的好方法。移栽苗比直播苗長得快,植株大,
大概20—25天左右就能採收。移栽時要用鐮刀起苗,放入準備好的盆里。
然後移栽到整好的地里,株行距為4—6厘米左右,移栽以後要澆一次透水,
移栽後的20天施一次氮肥。
- 田間間苗
茼蒿在播後一周左右即可以出苗,在幼苗長到2—3片真葉時,應該進行間苗,
間苗時注意不能使用鐮刀,直接用手間苗,將密度大的幼苗拔起,
留下的幼苗株行距保持在4-6厘米左右,注意不能太稀,否則會影響產量。
- 水分管理
冬春由於氣溫較低,出苗以後應該適當的控制澆水,以防猝倒病和霜霉病發生。
要根據苗情澆水,一般7-8天澆水一次。
- 合理追肥
一般當苗長到10—12厘米左右時需要追肥一次。以後每採收一次追一次肥。
追肥一般採用隨水追肥,將肥料均勻的撒在進水口,和水一起直接灌溉,
肥料不可以直接撒地里,以免燒傷茼蒿葉子。
生長期間,隨水追1—2次速效氮肥,每次每畝用尿素15—20千克。
- 病蟲害防治
防治茼蒿病蟲害主要從農業防治人手,要合理施肥澆水,避免忽大忽小;
溫度管理不忽高忽低,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,促進植株健康生長,
減少病蟲危害和農藥施用,維護生態平衡。
- 採收
當茼蒿的株高達20厘米左右,具有12—13片真葉時開始收割,
收割不宜太晚,以免影響品質。
收穫時可以用刀在莖的基部留2—3片葉割下,
然後摘去黃葉,將茼蒿紮成小把出售。
一般20—25天可以收穫一次,可收割2—3次。